我们所说的家牛,是对黄牛、水牛、瘤牛、牦牛的统称。黄牛分布于全国,水牛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瘤牛仅分布于西南局部地区,牦牛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还现存有印度野牛、大额牛、爪哇野牛、野牦牛等野生牛类,但其分布和数量非常有限。
一、家牛传入中国与利用。研究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发现中国早的家养黄牛是在约5600-4800年前,突然出现在甘肃一带,而后向东部传播,在距今4500年左右进入中原地区。黄牛这个起源于西亚地区的家养动物,至少在5000多年前,被古人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引入中国。可见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数千年,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
关于中牛的起源,现有研究表明:家养黄牛和水牛自境外传入,但是,中国古代先民对其进行接纳、吸收和再创新的利用,使其成功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家养牦牛素有“高原之舟”的美誉,则由中国本土驯化成功。
中养普通牛由西亚传入,传入路线可能有两条:一是新疆—西北地区—中原路线;二是欧亚草原—东北亚—中原地区。
二、家牛在中国的利用。家牛在中国境内依次出现和驯化成功以后,在食物资源(肉食、奶制品等)、祭祀用牲、皮革和骨料加工、农业生产(牛耕土地、农田灌溉、粮食加工)、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中,牛的畜力开发引发一场实现生产力飞跃的“畜力革命”,推动中华古代文明的进步。
(1)牛耕方面。中国古代牛耕技术的兴起,很可能受到两河流域的影响。从中国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来看,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至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广泛应用,牛耕技术也有所推广。古代牛耕的图像自汉代开始出现,从图像上看,牛耕的方式从开始时的二牛三人发展到西汉晚期的二牛一人,到魏晋时期,出现一牛一人式耕作。
牛耕带来的深耕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粮食保证,在使用拖拉机耕地之前,牛耕始终是中国农村的生产力。
(2)构建礼制方面。主要体现在祭祀方面,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用牛祭祀,用牛数量多时达到1000头。《诗经》《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也多有用牛祭祀的记载,与之相对应,考古人员在发掘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址中,也发现用牛进行祭祀活动的实例。
三、家牛引进展现了中国古人开放兼容。家牛的起源表明中国古代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海纳百川、开放兼容。黄牛和水牛传入或被引进到中国,是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一直处于开放的世界体系中的实证,也是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前中国西北就存在一条中西文化和资源交流通路(“史前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家牛及其管理、饲养技术的引入,对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极其重要,这也是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结果。
中国古人引进家养的黄牛和水牛,也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驯化了野牦牛,并对引进的家牛尝试开发出各种利用途径。正是中国古人这种“开放”与“创造”相结合、“引进”与“利用”相融合的创新态度和精神,才使得牛在中国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山东鑫旺饲料工业有限公司向您推荐性价比很好的过瘤胃可食脂肪酸钙盐-美加力:脂肪含量82.5%,是全球经过活体实验并实际测得泌乳净能达到6.52Mcal/kgDM的反刍能量原料,有40多年的历史。全球销量较好,全球200个机构实证,提高肉牛生长速度;能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预防黄膘肉,提高瘦肉率,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高,肉品质提高一个等级,减少皮下脂肪沉积;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率。